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相对于减缓气候变化来说,适应气候变化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如何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从中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微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层面综合考虑包括气候因素在内的环境保护因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更容易承接宏观层面,尤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这些要求必须通过具体的建设项目才能在微观层面上加以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具有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便利条件,环境影响评价在整个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利于生态环境部门和建设部门监督建设单位落实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
作为前沿科技的代表,区块链技术的价值逐步凸显,如何获得知识产权,以便应对未来该领域的激烈竞争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至关重要。在既有的知识产权法架构内,通过使用专利、版权、商标等方法对该创新技术进行保护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例如软件的可专利性、程序或数据库版权独创性判定、商标构成要素的描述等。只有在深入了解所涉规范性判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既有判例、实务经验和技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保护目的的达成。 关键词:区块链;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本刊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冯颜利教授
本刊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一鸣
本刊编委,长江学者,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金红光
本刊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链燃烧研究专家
杜国平
本刊编委、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
郭禾
本刊编委,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
李明德
本刊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姜克隽
本刊编委,国家发改委能研所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
张捷
本刊编委,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张希良
本刊“能源与环境经济”栏目主持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
林伯强
本刊编委,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
周昌乐
本刊编委,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蔡曙山
本刊编委,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师、博士生导师
张家龙
本刊编委,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哲学所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哲学学科规划评审小组成员、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南基守
韩国大邱韩医大学中语系教授,台湾国立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委。
崔桓
崔桓,韩国岭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部翻译专业主任,博士,教授,东亚人文学会会长,社团法人岭南中国语文学会研究伦理委员会委员,《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委。
杨匡汉
本刊编委,现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会副会长,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会员,《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委。
朱爱岚
本刊编委,加拿大著名社会人类学家,现任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荣誉教授。
张清华
本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博导,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委。
朱铁志
本刊编委,现为《求是》杂志编委、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杂文学会常务理事,《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委。
周文德
周文德,本刊编委,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四川外语学院硕士生导师。
梅传强
本刊编委,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后合作导师、法学院常务副院长,重庆市刑法学科学术带头人。
王 洪
本刊编委,中国政法大学逻辑学研究所教授、所长,逻辑学与法律逻辑学硕士生导师组组长,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委。
陈 波
本刊编委,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逻辑和认知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西南大学兼职教授,台湾佛光大学客座兼职教授,国际哲学学院主办的杂志《哲学文献》(法国巴黎)中国编委(从2000年始),美国哲学联合会国际会员(从2002年始);兼任重庆工学院学报编委。
张建军
本刊编委,南京大学逻辑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系副主任,哲学学科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文科公共基础课首席教授
黄华新
本刊编委,逻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泽洪
本刊编委,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逻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张晓芒
本刊编委,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张 平
本刊编委、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栏目主持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
孙芳城
本刊编委, 本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论坛:财会研究与开发”栏目主持人,博士,教授。重庆市会计学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邹崇理
本刊编委,逻辑学栏目主持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9 年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1992年获博士学位并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科研工作;1999年赴香港参加合作研究项目;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哲学所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2005年访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马塞诸塞大学等机构。研究方向:自然语言逻辑。并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务理事;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逻辑学会副会长;东亚符号学会理事。
周文霞
本刊编委,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研究会秘书长,组织行为学博士。2000荷兰蒂尔堡大学访问学者,2002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行为管理、职业生涯开发、领导等。(1960年出生,籍贯河北)。
袁庆宏
袁庆宏教授,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武城县,1964年生,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姚裕群
本刊编委,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暨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顾问,主要从事就业理论与政策、职业生涯与职业指导、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域的研究和教学。
孙中原
本刊编委,河南省郑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1年毕业于中共中央高级党校逻辑研究生班。1961至1964年奉中国人民大学领导人胡锡奎调,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研究室,师从汪奠基、沈有鼎、金岳霖、周礼全等,专攻中国逻辑史和中国古代文献。1971至1979年调清华大学哲学教研室讲授哲学。1980年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渝琳
本刊编委,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教授。2001-2002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现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副院长,重庆大学“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基地”的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重庆市宣传文化首批“五个一批”人才(理论类)获得者。
刘庆唐
刘庆唐,男,1935年出生,河北平山人,教授。现任职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系。1960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政治法律系,同年7月被分配到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任教。曾任劳动经济系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主任、《劳动与人事》杂志主编等。 现兼任中国劳动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职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劳动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二、第三届委员,《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编委。
李小平
本刊编委。1984-1988年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和经济系学习(联合国资助),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新文